药物在肝脏中被酶分解成代谢产物,随后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药物也可以经过肠道内的细菌的作用发生化学反应,这是一个普遍被忽视的重要过程。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药物科学家发现,肠道细菌可以选择性地调控药物的分解过程,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DILI),也就是服用某种药物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进而导致肝损伤。这一过程的发现和理解会促进新策略的发展,以改善药物治疗结果并减少药物相关的副作用。
该研究使用的是一种可能会引起肝损伤的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药物——tacrine。这项研究是与葛兰素史克公司、微生物学系(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A*STAR)的科学家合作开展的。 到目前为止,微生物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仅针对于一小部分市售药品。肠道菌群对个体药物反应的差异性的影响知之甚少。对药物治疗的不同反应在临床上很重要,对药物开发和病人管理都构成了重大挑战。
研究小组发现,患有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大鼠的经历了“强化肠肝循环”的过程,即胆汁中的药物的排泄代谢产物被肠道细菌重新转化为原型药物,并从肠道内重新吸收到体内。研究发现,DILI大鼠含有更多可以使代谢物重新转化成原型药物的特定细菌研究小组发现,当这种细菌失活时,肝脏的损伤较小。
该研究发现了在使用药物tacrine时,肠道微生物引起的意想不到的肝损害,为制定个性化药物提供了关键的见解。
该研究首次在啮齿类动物模型中证实了肝-肠微生物群落对tacrine引起的非预期的肝损伤的影响。”虽然这项研究的重点是tacrine,但对其他有副作用的药物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启示作用,尤其是经过肠肝循环而发挥作用的药物,这些药物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和有限的治疗指数。
参考文献:
1、The Liver-Gut Microbiota Axis Modulates Hepatotoxicity of Tacrine in the Rat
来源:微生太 作者:任晓萌
本文为转载,我们不对其内容和观点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