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类新型的尿液生物标志物,这些分子能够准确诊断尿结石。这些尿液标志物或许可以用于疾病发生的筛选性诊断,进而采取早期干预措施以降低该疾病发生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
尿结石是一类常见的疾病,患者五年内的复发率达到了35%-50%,而且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疾病的发生,例如疼痛以及慢性肾病等。目前针对肾结石的疗法主要是体外激波震碎,这种手段能够无创性地将结石破坏,从而能够清除出体内。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药学系的副教授Eric Chan等人从2011年到2013年研究了导致肾结石的潜在风险因子。
Chan教授称:“虽然饮食与生活习惯被认为是导致肾结石的重要因素,但其中的机制仍不清楚,通过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更为深入理解,才能够开发出更加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降低疾病的复发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对50名肾结石患者以及50名健康人3年来的尿液样本进行了分析,其中在肾结石患者的尿液样本˙中发现了一类小分子代谢产物,尽管含量较低。
利用上述鉴定出来的小分子,作者们开发出了一种准确度较高的疾病诊断方法,相比目前的手段而言,新方法能够仅仅对尿液的鉴定得出确切的结论。对于健康人来说,利用这些标志物进行诊断也能够预判其发病的风险。
研究们称,这些分子特征的差异可能是由于饮食习惯、肠道菌群以及肝脏代谢情况的差异导致的,表明肾结石可能是一种多因素诱导的疾病。
来源:生物谷
资讯出处:Novel discovery could improve diagnosis and early screening of kidney stone disease